发布时间:2020-09-24 11:15
韩晶岩 副主任医师
或者直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
1、吃的太咸
长期高盐饮食会影响肾脏细胞的正常工作,加重肾脏负担。如果已经患有肾病,还会加重病情。
高盐摄入还会导致血压升高、破坏血压昼夜规律造成肾损害等。
2、吃很多肉
长期食用大鱼大肉等食物,会使肾脏长期处于“超负荷”的状态。
如果可以的话,在饮食方面一定要多样化、健康化,切忌饮食结构单一、切忌重口味。
3、喝水太少
研究证实,饮水过少,导致尿量降低,降低了对尿路的冲刷作用,从而易导致尿中溶质过度饱和形成结石。
此外,喝水太少,体内废物和毒素也不易排出,蓄积于肾脏损害肾功能;而水分不够,大便干结,也易形成便秘。
4、常憋尿
经常憋尿的人,尿液排泄不出去、倒流,就可能会伤害到肾。
所以,当尿意来袭的时候就赶紧去厕所吧!千万别憋着啦!
5 、受凉
我国传统医学认为,肾怕寒,而“腰为肾之府”,且“肾经起于足底”。
所以,要想肾好好的,首先一定要保证腰部和足部的保暖哦!
6个信号,暗示肾脏不健康
1、水肿
因为肾脏是水液代谢的主要场所,早上起床如果发现眼皮或是双脚浮肿,别忽视,要赶快到医院检查肾脏是否出事了。
2、睡不好,头痛乏力
头痛、浑身没力气、睡眠不佳、记忆力下降,可能是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症状。
3、小便多泡
尿液表面漂浮一层细小泡沫,而且长时间不消失,或者尿色发红,都需要及时上医院检查。
4、尿量剧变
正常人每天排尿1000到2000ml,不必精细测量,如果饮水量变化不大,但排尿增加或者减少,都可能是肾脏疾病。
5、皮肤瘙痒
尿液中含有许多新陈代谢杂质,如果肾不好,尿素无法通过尿液排出,就只能经由皮肤排泄,从而导致皮肤瘙痒等症状。
6、恶心呕吐,食欲不振
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,也会影响肠胃功能,导致恶心呕吐、缺乏食欲等问题。
中医治肾病,标本兼顾
肾病被称为“沉默杀手”,有时就算肾受伤了,你可能也毫无感觉。一旦出现肾病症状,说明肾脏的功能已有明显损害。因此,早发现和早治疗显得尤其重要。
中医认为,治疗肾病需要注意三点:
一、表里同治,标本兼顾。对于急性肾病起病急症状明显者或年轻患者,可以兼用解表之法,各种慢性肾病则多采用里证治疗之法(如利湿,通便);
二、补肾有方,五脏兼调。肾病补肾有一定的层次和原则。肾脏与其他脏腑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,在治疗肾病的同时还要兼顾他脏,所以,根据具体情况用药要有所侧重,搭配合理;
三、内服外调,药养结合。内服即指服用中医方药,外调则是通过食疗,穴位按压,调节情绪促进疾病向愈,恢复健康。
肾病分型 治疗有奇效
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,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因人因症,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药物和治疗方法。针对患者不同症状,采取不同的中药调养,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。
近些年来,中医药对肾病的研究进展较快,通过将传统的中医辨证方法和方药学知识与现代药理学有机结合,改善血尿、蛋白尿效果明显,对于降低血肌酐,改善肾功能也有很好的作用。
阴虚
肾阴虚的典型症状腰酸
腿软(以酸为主)口干咽干,舌红苔少,
脉细身体瘦弱、头晕、耳鸣失眠、健忘等症状
肾阴虚——缓补法
缓补法是非常和缓的平补法。这种方法对精血亏虚但无病症的老年人,或者是对肝肾不足但是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的青年人,即对于处在这种轻微的肾阴虚不足状态下的人十分合适。
其中,用熟地黄、山茱萸(制)、牡丹皮、山药、茯苓、泽泻等制成丸剂,就是典型的缓补法,三补三泻,地黄滋腻补肾阴,山药配上茯苓健脾,山萸肉补肝,补法与泻法相结合达到缓和的平补状态。
阴虚火旺
阴虚火旺的典型症状
虚烦不寐、腰脊酸痛(以酸疼为主)潮热盗汗、
颧红唇赤口干咽干、嗓子疼尿黄便干、舌红苔少等
阴虚火旺——清补法
清补就是清热。
清补地龟汤主要还是由熟地和龟板两味药组成另加知母和黄柏,可以起到清火的作用。
肝肾阴虚
肝肾阴虚的典型症状
耳鸣耳聋、头痛头胀、眩晕四肢痉挛、发抖、颤抖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麻木和震颤
肝肾阴虚——间接补法
通过平衡肝阳,用补肝来补肾。
加味滋生青阳汤
。生地滋阴补血,白芍补血、柔肝、解痉,佐药生石决明镇降祛风,天麻化痰,钩藤祛内风,菊花清肝木,竹茹清心包火和清肝火。
除了辨证分型治疗,韩晶岩医生还将在直播中,结合案例,告诉我们如何通过方药,有效治疗肌酐的升高......
直播问题征集
为了方便专家及时了解各位观众的问题和需求,提前准备,您现在就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和联系方式告诉我们,在直播中专家没来得及解答的问题,我们都会在直播后与您联系,进行解答。
提问方式一
“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”,选择名医咨询或者名医挂号,填写信息提交即可。
提问方式二
直播期间,点击【问答】留言,专家就能看到您的提问哦~如果直播中来不及回复,直播后也会跟您沟通。
如何观看直播
观看方式一:
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
直接进入直播页面
观看方式二:
发送“观看直播”
到我是大医生微信公众号
观看方式三:
点击公众号底部按钮【健康知识】
点击【观看直播】进入直播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