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世界卫生日」从我做起,“卫”爱而生
发布时间:2021-04-07 18:08
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,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主题确定为“建设一个更公平、更健康的世界”。
传染性疾病始终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,《国际卫生条例》于2005年生效以来,十几年的时间里,世卫组织已经宣布了6次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。有甲型H1N1流感、小儿麻痹症疫情、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、寨卡病毒疫情等,新冠疫情是最大的一次,也是最引起警示的一次。
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被感染的风险?我们该如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减少疾病传播呢?
减少疾病传播,不仅需要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,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正确的全民公共卫生意识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先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做起。
1、勤洗手
洗手需要4步走
洗手是每天都需要进行的清洁行为,手是人们与外界接触的主要部位,上面容易沾染病毒细菌微生物,如果不及时清理,会进入人体,引发一系列疾病。勤洗手可预防流感、预防手足口、预防交叉感染等一系列问题,让我们更加健康。
2、多通风
室内经常通风,能够使室内的空气新鲜,减少病菌的滋生,还能够防止室内返潮,可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人们感冒的可能。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杀菌,还能去除室内的潮气,使室内干爽,可预防常见的湿疹、体癣等常见的皮肤病。经常晒太阳还能预防老年人的骨质疏松。
3、戴口罩
口罩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防护物品,可避免呼吸道传染病,如普通感冒、流行性感冒、肺炎、肺结核等,这些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通过飞沫的方式进行传播。佩戴口罩可以起到很好的呼吸道预防作用,将病菌隔离在外,还能有效地减少接触过敏原,预防打喷嚏、过敏性皮炎、过敏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,还能防雾霾,有效地防止污染物进入呼吸道,将有毒物质隔离在外。
4、灭蚊虫
蚊子会传播疾病,由于蚊子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,体内含有大量细菌、病毒,在人体表面吸血时,这些细菌、病毒便会通过蚊子进入人体中。蚊子吸血后还会在皮肤上产生红疙瘩,让皮肤变得瘙痒难耐,还会妨碍人们休息,干扰正常生活,影响睡眠质量。
5、拒绝食用野味
滥食野生动物危害大,如蝙蝠身上携带超过1000种病毒,是巨大的高致病性病毒天然储存库。SARS病毒、埃博拉病毒、亨德拉病毒、MERS冠状病毒等都最早在蝙蝠体内发现。作为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,蝙蝠成为很多病毒的中间宿主。刺猬、野生蛇、野兔、穿山甲、野猪等野生动物也携带众多寄生虫,可传播回归热、出血热、败血症、心包炎、腹膜炎等多种疾病。严重时可损伤多个脏器,甚至危及生命。
6、加强锻炼
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,由于天气多变,时暖时寒,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,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,细菌、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易趁虚而入、侵袭人体,特别容易引起流感、流脑、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,同时随着气温转暖,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。若平时不注意锻炼,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,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。适度体育锻炼,可促进身体健康。
7、遮掩口鼻要科学
从医学角度来看,打喷嚏或者咳嗽的时候,用手遮掩口鼻是不对的。如果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遮掩口鼻,在高速气流下,痰液或唾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粘附在手上,痰液或唾液中的病毒通过握手、按电梯、开门接触门把、开车门等方式迅速传播出去。除此之外,如果手完全捂住口鼻,呼吸道的气流得不到缓解,气流通过咽鼓管作用于耳道鼓膜,可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后果。飞沫传播是呼吸道疾病主要的传播方式,但是通过手部接触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。
打喷嚏或咳嗽,正确的姿势是用纸巾或者手肘部捂口鼻,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疾病的传播。
8、不乱扔垃圾
垃圾不落地,文明在手中
乱扔垃圾是不文明、不卫生的行为。扔垃圾的方式要简单,要往对应的垃圾桶扔。垃圾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,不光污染空气、污染水体、带来火灾隐患,还会传染疾病。这是因为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,而且能为老鼠、鸟类、以及蚊蝇提供食物、栖息和繁殖的场所,是传染疾病的根源。
新冠疫情仍然没有结束,近期的局部反弹更提醒我们,一定要注重个人卫生,让我们从自身做起,养成良好生活习惯,为保障健康而努力加油。